中国创新能力再被世界“点赞”。近日,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发布《中国创新生态系统》(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报告对于中国创新生态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中国具有巨大的驱动力成为创新型经济体”。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实际上,这并不是世界经济论坛第一次“点赞”中国。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此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称,瑞士蝉联全球创新指数榜首,中国今年首次跻身25强。对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中国的进步反映出中国的创新表现在不断完善。
那么,到底中国在创新方面有哪些亮点而被世界频频点赞?在这股创业创新的风潮中,政府都有哪些实际行动支持并推进着创新发展?今天就让“国是星期三”带你一探究竟。
(资料图)李克强2015年10月19日参加全国双创周活动时说,大企业员工和草根创业者通过创新创业都可以成为更多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这既是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双创为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有能力的人通过自身奋斗获得上升通道。
政策支持为激发创新活力“开绿灯”
据了解,2015年,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就达到1.4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相当于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一数字占世界各国研发总支出的20%,位居全球第二。
而在今年5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和交互影响,创新既是中国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
对于补好基础研究短板,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对科研人员报酬、仪器设备采购、差旅会议经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等诸多热点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改革措施与操作规范。
显然,这对于“产学研用”通道还不够顺畅的当下而言,无疑一剂良药,不仅有利于盘活科研创新资源,更是极大的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意见》问题导向明显,特别强调尊重科研规律,这有助于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中国走创新国家道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支持。
中新社发 解豪 摄
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显示出的正是政府对于“创新”这一国家核心战略的高度重视。
而这种重视,也促使国家对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报告》列举出中国对此在五个方面作出的努力。
一是推进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类别管理体制改革。在加大对基础研究财政投入的同时,支持研究机构自主布局科研项目,扩大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
二是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据了解,目前,中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超过2500家。
三是对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管理体制取得长足进展。2014年开创性地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法院。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金融支持创新的作用取得积极进展。创业板市场逐步发展,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等迅速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迈出重要步伐。
五是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指出,中国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并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财税政策、搞活金融市场、发展创新型企业等十个方面提出了三十项措施。
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升级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中国不断从资源和政策上提供扶持,进一步推动价值链升级,改善技术并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中国的创新项目和获得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也正在建设更多的科学园区和开发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并未放弃,自上而下的因素也在引领中国的创新热潮。例如,层出不穷的创业者正在颠覆中国的传统产业;包括电子商务、社交媒体以及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技术正在大力推进中国的创新进程。
而在网络技术方面,尤其近年涌现出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和社交媒体,则大大加速了中国变革的步伐。
艾德维认为,技术赋予了中国创业者以强有力方式颠覆传统行业的力量。初创企业开始通过众筹、开源设计和创新孵化器等途径,实现更深层次的行业颠覆。创新热潮也促使民营企业数量显著增长(过去十年增长了四倍)。
这些企业也逐渐从模仿走向创新,开始走出国门,进军全球市场。(张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