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金融聚力 潜江“小龙虾”全产业链背后的金融故事

08-13 08:26   金融时报  

编者按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这不仅仅是广告宣传语,也是潜江近些年成功打造“小龙虾”全产业链,实现产业振兴的真实写照。如今,潜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加工、出口基地,拥有“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虾稻之乡”的美誉。

围绕“小龙虾”这一特色产业,潜江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已形成集选育繁殖、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旅游、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精深加工、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渠道,成为三产融合的成功典范。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金融支持以信贷资金与高效服务凝聚起巨大的驱动力。

前不久,《金融时报》记者随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深入“小龙虾”产业的各个环节,探访养殖户、加工企业、物流公司以及电商等,了解他们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方方面面,并且从这些真实而生动的金融故事中,进一步印证了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融合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今,小龙虾已经成了我们潜江的新名片,从养殖、加工到餐饮、休闲旅游,恐怕没有哪一个农业项目能如此迅速地带动上下游,并将各个环节融合成一条巨大而完整的产业链条。”湖北潜江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王本伦在向记者介绍全市经济发展情况时说道。

的确,如果不是实地考察,亲身经历,记者很难想象,短短十几年时间,“小龙虾”成就了一个综合产值已突破230亿元的巨大产业。目前,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0多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产品远销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额3亿美元,吸纳10万人就业,全市虾稻产业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加工出口占全国60%。

“小龙虾产业的兴旺,也为我们这样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机遇。通过精准对接产业中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村镇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陪同记者采访的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何本辉颇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2011年成立以来,该行累计为农户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3.09亿元,涉农、小微贷款余额占比接近99%,截至上半年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3.39亿元,贷款余额5.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1亿元,农户贷款余额3.4亿元。

潜江后湖虾谷交易中心聚集了众多小龙虾收购商户,由于缺乏抵押物,每到龙虾收购旺季,资金成了大问题。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进驻市场后,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四成商户分别发放了30万元信用贷款。截至目前,该行针对虾谷交易中心商户已累计发放贷款800万元。一条龙的信贷支持,促进了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 谢利 摄

小龙虾 大产业

“这两年,小龙虾蹿红大江南北,不仅全国各地老百姓餐桌上都有我们潜江的小龙虾,每年还吸引100多万人‘坐高铁,吃龙虾,游潜江’,光今年五一节三天时间,就来了10万人!”据王本伦介绍,“小龙虾”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不仅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也成为当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在潜江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积玉口镇农民刘祖权首创“虾稻连作”模式,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形成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亩产小龙虾达200斤左右。该模式既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又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2010年起,在连做基础上又创新出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变 “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不仅小龙虾亩产增加到400斤左右,品质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与“小龙虾”打了15年交道、有“虾王”之称的著名水产专家陶忠虎对记者介绍说,“小龙虾”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前农民种水稻每亩收入只有800元左右,通过‘虾稻共作’每亩纯收入增加5000元,这是农民想都不敢想的……”2013年起,潜江市政府大力推广这一生态种养模式,目前已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龙虾养殖格局。据了解,今年潜江龙虾产量预计可达12.7万吨,已建成13个万亩和6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并已形成多个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共有加工企业13家,固定资产12.6亿元,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此外还有45家专门加工虾稻的大米加工厂。

何本辉告诉记者,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对当地32家虾稻和“小龙虾”深加工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累计为虾稻产业“供应链”企业提供贷款近5亿元。“这其中80%的企业都是我们行两年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伴随着中银富登在潜江的不断扎根,这些企业也在一天天发展壮大。

扶持“虾农虾企”做大做强

在潜江柳伍水产食品公司,记者在与企业创始人、总经理柳忠虎的交谈中得知,公司创办于2002年,前身为仅有20余名员工的小型水产加工厂,直到2011年,全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

“我们幸运地赶上了‘小龙虾’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柳忠虎告诉记者,“同样幸运地是,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银行的资金支持。”2012年,成立不到一年的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企业发放了第一笔34万流动资金贷款。

“虽然首笔贷款金额较少,但是通过初次合作,企业非常认可我们的服务。第二年他们就提出把在其他银行的贷款全部置换到中银富登。”陪同记者采访的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行长陈春平介绍说。在此后的几年中,随着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贷款额逐步增加到450万元。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公司2016年、2017年又先后投资6000万元,新建厂区和新生产线,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600余名,年销售产值突破1.8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

位于周矶的虾宝小龙虾养殖基地是记者探访的第二个目的地。正在忙着给刚刚捕捞上来的小龙虾称重装箱的陈居茂,是当地有名的养虾专业户。回忆这些年的养虾经历,他说:“2010年潜江举办第一届龙虾节,我当时很看好这个行业,就和儿子一起在村里承包了28亩水田开始学习养虾。”在经过反复试验和失败后,陈氏父子培育出抗体强、存活率高的麻壳虾,品质和产量均高于同行。2015年,尝到甜头的陈居茂希望扩大养殖面积,但手头缺资金又没有合格抵押品,一时犯了难。这时,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在考察陈氏父子的情况后,决定为其发放30万元信用贷款。

有了这笔资金,陈居茂将水田扩增到813亩,其中500亩养虾,313亩种植水草。他的微生态龙虾养殖体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当年实现收入500万元。2016年11月,父子俩注册了虾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增2400亩虾田,将虾稻共作与小龙虾精养相结合,预计今年毛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如今,陈居茂除了经营自家的养殖基地,还帮助当地其他养殖户,向他们免费传授经验。感念村镇银行当年的信任和关键的启动资金,陈氏父子成了中银富登的忠实客户和宣传员。

对此,陈春平表示,作为以“支农支小、服务三农”为经营理念的村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曾遇到无数像陈居茂父子一样的小龙虾养殖客户。通过专门研发 “虾稻”产品,为其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与客户建立起长期而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10月份前后,由行领导带队的工作小组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水产养殖户,实地了解养殖情况,测算养殖户资金需求的节点和贷款额度。为使水产贷款产品更加符合本地特色,他们在调研后迅速整理资料上报管理总部,对已有的产品和授信政策进一步优化,最后采取“集中营销、集中收件、集中核查、集中审批、集中发放”批量化处理水产养殖户贷款,大大地提高了审批速度和投放效率。

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从2014年开始扶持小龙虾养殖产业,至今累计为1800多户养殖户授信,发放贷款额度1.65亿元,赢得了客户的“金口碑”,成为他们贷款的首选银行。

助力三产融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潜江“小龙虾”产业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逐步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并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由一产向二产、三产拓展,成为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增收的综合载体。

在小龙虾特色产业链异军突起的背后,是“一条龙”的金融信贷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在繁育、种养殖以及深加工等上游产业打下良好基础并取得快速发展后,产业链开始向下游的交易、物流以及电商等服务产业进一步延伸。

潜江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合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生产加工、教育培训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目前已建立大型小龙虾交易批发中心,线上虾谷360垂直电商平台、制冰厂、全国专线物流中心、养殖烹饪培训中心,并兴建了多个集“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线上交易、线下供应模式的小龙虾收购批发、检验检疫、全国物流体系、信息发布大数据中心于一体的集约化批发中心。目前,交易中心线上线下已入驻各类商户千余户,物流辐射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服务终端客户上万家。2017年销售鲜活龙虾5万吨,交易额达20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可望增涨2-3倍。

据该公司负责人田忠玲介绍,早期入住交易中心的收购商们虽然从业多年,但因为没有合格抵押品,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每到收购旺季,日均销量能达万斤以上,而回款账期问题却常常造成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与公司共同组织召开客户交流会,积极优化信贷产品,并为客户量身定制“虾商贷”,为收购商提供资金结算一条龙金融服务。目前,市场中与其合作的商户近40家,贷款金额800万元左右。

此外,潜江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还加大对当地餐饮名店的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供销一体化。据了解,潜江现有小龙虾餐饮店大小2000余家。“今年五一小长假3天,这2000余家餐饮店出售小龙虾超过100万斤,综合营业额过亿元,同时也带动了旅游业增长。目前我行这一领域发放的贷款近千万元。”陈春平说。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通过推进虾稻全区域、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潜江“小龙虾”将被打造成为千亿集群产业、万户致富产业、特色兴旺产业。伴随着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推进,金融无疑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808\/e3e9ed343c10e449dbe47c7c6d1b255a.png","id":"14501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