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交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精彩答卷

05-22 10:52  

云上潜江报道 五月里,走进潜江,青翠欲滴,绿水茵茵,宛若翻开一幅水乡园林画卷,引人入胜。

自2014年被水利部正式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围绕优化水空间、节约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提升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加大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擦亮“水乡园林”这张精致城市名片。

顺着时间轴线检索,我市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五年来,我市共计完成投资46.9亿元,超出实施方案预估投资21.4亿元。试点考核指标完成率达到100%。

通过试点建设,全市水体质量大幅好转,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93.3%,地表水水质优于Ⅲ类水的比例在66.7%以上。

成绩缘何而来?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全市上下的众志成城。

市委书记黄剑雄担任汉江河长,全市各级领导担任各市级河(湖)长。目前,市、镇、村三级每条河(湖)都有自己的河(湖)长,均设立了日常监管员,每天对河(湖)进行巡逻监管。

一场自上而下的水生态治理攻坚战在全市打响——

在城市核心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治理,连通两湖六渠,将水文化、水生态有机结合,引一江清水入城,使百里长渠、县河、城南河等水系串联互通,水体置换速度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天;一、二、五支渠通过控源截污治水焕然一新,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为周边群众带来一处处休闲美景。

在马昌湖公园和南门河中心水域,水清了、渠通了、景美了,每到傍晚时分,这里人声鼎沸,喧闹起来,惹得夕阳也流连忘返,毫不吝啬将最美的余晖留在水面上,印在人们心里。

在城市周边,市委、市政府分批分区在城南河、百里长渠沿线乡村建设了100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河湖保洁纳入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中。黑臭和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基本消除,水清、水畅、岸洁、景美,垂钓者到处可见,基本实现了“有水皆有鱼”。

同时,配合返湾湖赛道、兴隆河绿道和东荆新区建设,我市着手开展了返湾湖水系连通、兴隆河生态护坡及杨市六支渠、县河、莫解渠黑臭水体整治等工程,打造以支流、渠道为交叉的自然流畅的河流绿色廊道。

“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大保护的要求,也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河清水畅直接带火了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清洁水岸线,使虾稻共作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在优质水源的支撑下,我市小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64万亩,占我市农田总面积的46%。

最严水环境治理也推动了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潜江经济开发区、南部片区、张金、王场等4个园区环境治理提升工程如火如荼,投资2.4亿元的潜江经济开发区企业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有效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河湖的影响。

通过系统治理,我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2014年上升6个百分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水质的改善,也迎来了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黑鹳等珍稀鸟类来潜定居。

水乡水最美。重新擦亮“水乡园林”金字招牌的潜江,正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阔步前行,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动力。(潜江日报记者 成 妍)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805\/8869f8c9acb835448f5da84ffa03c15e.jpg","id":"1311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