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场青春叫“驻村”——渔洋镇跃进村农民脱贫致富“小保姆”张芸印象

07-13 09:56  

云上潜江报道 7月1日,党的生日。城区往南,记者一路驱车至贫困镇渔洋,来到镇西北处的贫困村——跃进。

一年前,在跃进村,村民种田人均收入还在千元上下。“今年,村民养虾亩均收入4000余元,最高上万元。”村支书万作林说。

“党的阳光照耀着村子,‘驻村小保姆’就是带着咱们脱贫致富的好党员!”村民纷纷向记者倾诉,村庄样貌美了,村民腰包鼓了,都靠“小保姆”。

“小保姆”何人?村民们笑盈盈地指着正骑电动车朝田头驶来的一憨厚小伙道:“驻村队员小张!”

“上班第一天,我住进跃进村”

“我叫张芸,是来报到的。”2015年12月的一天,市住建委办公室,一名愣头愣脑的小伙子腼腆地微笑着。

得知被分配到城市燃气管理所,张芸还没来得及酝酿走上新岗位的兴奋,便被告知:选派到渔洋镇跃进村从事精准扶贫工作,任驻村工作队员。

部队转业回潜,祖上三代“城关人”,农村长什么模样?26岁的张芸是懵的。

上班第一天,张芸怀着疑惑和茫然来到跃进村,住进了农户家。“驻村第一件事,就是随‘第一书记’肖新海走村入户。一周下来,我把全村119户贫困户走遍后,做了个决定,我要留在跃进,我要驻村,让这些贫苦的人家过上好日子。”张芸没想到,在城市之外的农村,还有不少“吃了上顿愁下顿”的老乡。

骑着从家里带来的电动车,从村头巡到村尾,从村民家到田间地头,重新完善贫困户资料,细心研究村里贫困状况,找村民唠嗑,向村干部请教,向住建委汇报……这,就是张芸日复一日的“驻村”生活。

“土质沙化,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种植单一,农户劳动就业技能水平低下,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最低水平……”张芸叹了口气:“跃进村,该如何跃进?”

“进村时,孩子刚满半岁,现在小家伙都能打酱油了!”张芸打笑着,这一“驻”,便是一年半。

“大年二十九,我踏雪找村民”

比起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薄弱,部分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更是一个难解的结。

到跃进村不久,张芸就见识到了村民们的“下马威”。“说不挖就不挖,我要找媒体记者去曝光你们!”春节前,一名村民“抖狠”拦住工作队联系的挖掘机。张芸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去他家四五趟了,工作一直做不下来。”

原来,工作队为了帮村里斩断“穷根”,除了办低保、送物资等一系列扶贫措施外,还结合跃进村实际开展了产业扶贫。“我们找来华山水产公司,在跃进村一组实施虾稻共作扶贫产业,我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张芸说,那个冬天,他此生难忘——

“村民王家成因家里穷,独户住在荒田的危房里。为让老两口搬出危房,雪夜里,我们来到他家。村民躺在被窝里取暖,我们缩着身子蜷在长凳上冻得直哆嗦。”

“村民王家淼在城里做生意,长年不回村,我们从渔洋找到园林他做生意的地方,往返6次给他和家人做工作。”

“大年二十九,农村开始放鞭炮准备过年了。我们冒着雨雪,踏着一踩一个窝的田埂,找到正给亲戚盖房子的村民王家辉,那时,村里就剩他家的地没挖了。”

……

虾稻产业进村,有的村民不理解,强烈反对;有的村民不支持,持观望态度。工作组和村干部们组成“游说”专班,日夜上门宣传产业帮扶政策,讲解“跃进3年脱贫计划”。

“按照村班子成员、致富能手、一般群众分层发动,然后筛选一批接受新鲜事物、致富愿望强烈的贫困户,组织他们到兄弟村参观学习,请农技专家进村指导。”张芸指着面前连片的水田告诉记者,项目推进中共拆迁房屋5栋,砍伐各类树木3200余株,迁坟2座,拆除违建庙宇2座,共腾地40余亩,挖虾池18个共500多亩。

这500多亩虾稻共作基地,今年首见效益。

“14亩田,目前仅卖虾就赚了3万多元!”当初拦车的村民,现在一见张芸就喜笑颜开:“以前单种水稻,一年下来,每亩收成千把块。养虾后,每亩一年收成四千多块呢!”

“每当这时,我都特欣慰和满足。跃进的每个村民都认识我,亲切地唤我小张,把我当自家孩子和兄弟似的!”张芸憨厚地笑着。

“一年又半载,村里变了模样”

午饭时间,记者来到跃进村支部旁一户农家。走进一楼靠里间的卧房,首入眼帘的,是床头柜上吃剩的快餐杯面。

“昨晚吃的,没来得及收拾……”张芸闪进屋。记者看到墙角还堆着整箱快餐面。这里,便是张芸住了一年半的“家”。

村支书万作林说:“每个月在村里吃住至少25天,熬夜工作、开水泡面,张芸这孩子,这一年多来就是这么过来的。”

苦了自己,却甜了村民。69岁的贫困户王家成一提到张芸,感激不尽:“在小张的帮助下我们从不知何时就会垮塌的危房搬进了新房。前几天孙子高考分数下来,小张又来家里帮我们申报‘雨露计划’……”

累了自己,却兴了村庄。 一组组长黄国祥说,“小张驻村前,一组的田都是高一块低一块的,房屋、坟墓、树林混杂,村道泥泞不堪,河渠杂草丛生。现在走进一组,连片的虾稻共作基地波光粼粼,直通每户村民门前的水泥路平坦宽阔,疏挖除草后的一支渠、工农河水清岸绿……”

万作林算了笔账:“一组扶持发展500亩虾稻共作项目,其他五个组群众自行开挖300余亩,共惠及贫困户33户。按照去年保底收入和今年行情,每亩收入4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

“这哪里是我的功劳,我就是个‘小保姆’,把政府的关爱、住建委的措施,落实到了行动上而已。”张芸说,“今年工作队拟定政府项目出一点、社会赞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投资方式,整村推进2000亩虾稻共作扶贫产业项目,其中贫困户800亩。”

“跃进村的变化翻天覆地,离不开青春小伙张芸的一番热血和实干。”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刘爱国说。

无论扶贫事业,或住建事业,或各项事业,都需要甘于吃苦、敬业奉献的一线干部、一线党员。而这一切,都建立在“舍小家、顾大家”的基础上。

“错过了对家人的陪伴,但没有错过跃进村每一天的变化,我没有怨言。有一种选择叫无悔,有一场青春叫驻村。”张芸说。(潜江日报记者 雷丰 见习记者 张悦)

{"id":"62626","url":"\/a\/10142\/201707\/1c5e16ae923a934c6765d2554de2f8b4.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