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汇明星演绎的传奇——看我市“三步走”战略助小龙虾加工出口升级

05-26 09:24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日报记者 罗珊珊)去年,潜江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5亿美元,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在欧洲市场上,产自“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的小龙虾,市场占有率高达60%。被称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潜江,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第一话语权,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

小龙虾如何成为中国农副产品“走出去”的创汇明星?其间演绎着怎样的传奇?

打开国际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小龙虾国内市场的日渐兴起,30多岁的华山水产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另辟蹊径,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很快,他在欧洲谈成了第一单小龙虾虾仁的出口合同,订单金额是12万美元。在当时,这笔订单相当于90多万人民币,赚了70万元。

赚到第一桶金后的漆雕良仁从此开始大量出口小龙虾虾仁,后来发展到将卤好的小龙虾出口美国和欧洲。

“很早以前我们就在做出口加工,不过是代加工,交给江苏那边的人出口。后来我们自己开发了国际市场。”莱克集团董事长郑玉林说,欧美人很早就有食用小龙虾的习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欧美人食用小龙虾的历史已超过100年。加之那时小龙虾在国内市场价格便宜,国际上对中国的关税条件也比较有利,莱克集团和华山水产便第一个吃了“螃蟹”并赚到了外汇。

后来随着加工出口生意的火爆,莱克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产品企业,去年加工出口创汇1.2亿多美元,占全省小龙虾出口总额的53.8%,出口创汇和加工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也是行业内出口创汇率先突破1亿美元大关的企业。华山、莱克为潜江小龙虾成功走出去开了先河。

打造过硬品牌

小龙虾何以成就我市“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地位?

“量”要足,虾稻共作面积大。2016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35万亩,其中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1.5万亩,池塘养虾面积3.5万亩,产量7.35万吨,养殖业产值26.46亿元,苗种供应能力达30亿尾。今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在50万亩以上,建成9个万亩和5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小龙虾养殖新格局,为小龙虾的加工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不仅量大,“质”也有保障。“虾稻共作”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通过“虾稻制衡”实现生态种养。目前,潜江龙虾养殖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严把潜江龙虾质量安全关,全市还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成11个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基地,1个市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中心控制平台。

华山、莱克两家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全球E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他们生产出口的小龙虾产品,在欧美多次“苛刻”的检测中,无一例超标。

打通增值空间

仅仅靠小龙虾的初级加工很容易被超越。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潜江小龙虾开始在细分市场、深挖产品附加值方向发展。

横向,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莱克将小龙虾味道、种类按出口国家分得更细。“我们研究欧洲人的口味习惯,过去是企业组织技术人员去欧美国家学习,现在企业直接把外国大厨请进来。”郑玉林说。

纵向,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做文章。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已引起国际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华山公司与武汉大学联手,于2007年成立了甲壳素工程技术中心,成功从虾壳中提炼出了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壳聚糖、壳寡糖等产品;2009年,又投资4.15亿元新上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氨盐和虾鱼加工资源利用项目。华山公司成功拿到了“健”字号批文,第六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期间,投资1.2亿元的甲壳素保健品车间正式竣工投产,2016年产值达20亿元。

潜江是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小龙虾高附加值加工项目的投产和启动大大提升小龙虾产品的增值空间,提高了潜江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出口创汇和抗击金融危机风险的能力。

{"id":"53749","url":"\/a\/10142\/201705\/81738c552e602915d3110ddc57a2aa30.jp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