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之花开遍龙湾

04-24 08:12  

由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主办的“同声诵经典”诗会近日在龙湾小学举行。潜江日报记者 田永祥 通讯员 金必祥 摄

云上潜江报道 近日,记者来到龙湾,立刻被该镇街头巷尾、村头村尾、校里校外处处可见的诗歌专栏所吸引,浓浓的文化氛围为小镇增添了诗情画意。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诗歌都是本地草根诗人所写所作,有农民、学生、退休老干部等等,在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成立以来的短短两年之内,诗词之花开遍了龙湾的角角落落,成了龙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诗词之花开遍农家

“莫道潜江小地方,地灵人杰状元乡。李公一大燃星火,曹禺三章迎曙光。”来到龙湾镇三合村,在该村委会旁的墙上,一首首语言质朴、节奏明快的诗词在春光中格外醒目,与该村的大棚葡萄、虾稻共作田隔河相望、相互辉映,路过的村民不时驻足观看。

墙面上35篇诗词,既接地气又饱含深情,《喜看今日美三合》《夜观广场舞》《龙白公路赞》《七律野芹菜》等所选取的素材广泛,所有乡村事物在诗人眼中都有其特殊的使命,都是诗意的存在,每一个字眼都洋溢着村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当地的草根诗人们把自己对农民、自然、土地厚重、历史人生的质感体验,毫不做作地表达出来,质朴又真诚,该村还将诗汇集成册。

“三合村去年加入分会的有2人,今年发展到10个。目前全镇22个村就有17个村有诗词专栏,会员也从刚成立时的5人发展到了130人,其中省会员10个,市会员30个。组织采风后,大家创作热情越来越高,其中不乏水平比较高的。”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会长邱孝才告诉记者。

诗词之花开遍校园

来到龙湾中学,七年级三班的何振宇说:“加入古诗词课外兴趣班之后,不仅喜欢诵读了,也渐渐开始读懂诗里的意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我的座右铭。”

该校和何振宇一样加入诗歌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个班都有20多个。语文老师张先军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课前的五分钟就是读诗读词时间,很受学生的欢迎,七年级学唐诗,八年级学宋词,大家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同学们作出一首首充满童真稚气的诗,掀起了一股校园读诗作诗的风潮。

4月18日,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走进腰河小学、竺场小学,进行了“诗词文化艺术进校园巡回讲堂”,讲解诗词基础、欣赏等,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欢。

“让学生诵读古诗,可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学校开辟专门活动室,成立专门的兴趣组,每学期还会有成果展示。”该镇教委主任、龙湾中学校长黄联风告诉记者,将继续把学诗词融入教学、融入传承文化当中,以龙湾中学为龙头,带动全镇学校进行诗词文化学习。

诗词之花开遍角落

“传承吟诗填词传统文化,崇尚敬老扶残传统美德,添福增寿夕阳美,敬老尊贤真爱多”……绿树掩映中的龙湾福利院,不少老人正在过道欣赏墙上的诗画。

“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的会员来这里采风,为福利院作诗,我们能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关心。诗词为老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院长程传平告诉记者。

记者随机走进该镇一个培训学校新星书院,只见墙面上都是诗词歌赋,黑板上还写着“秦桑低绿枝,燕草碧如丝”等诗词,与门外碧绿的春色十分应景。

“现在除了常规培训外,家长都很愿意对孩子进行诗词学习。平时每周都给孩子们布置3首诗,现在不仅学生自己喜欢背诗写诗,还能带动全家进行斗诗。我们准备开展一个像中华诗词大赛之类的活动,来促进学诗的氛围。”该书院院长黄祥玲告诉记者。

花开背后离不开耕耘人

在该镇的诗词文化蓬勃发展、遍地开花的背后,离不开默默耕耘的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的老同志——会长邱孝才和得力助手张玉华。

两位都是年过七旬的老人,看到诗词文化快断层,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邱孝才告诉记者,为了发展会员,他们去年开始走村串户走访,到处打听搜罗爱好者,奔走相告。由于跑得路多了,张玉华笑称自己的自行车是“凤凰变乌鸦”。邱孝才表示,下一步将朝着打造全省诗联示范学校,全省楹联培训基地发展。

“看到这些老同志退休后还辛苦付出,我也是深受感动。为了诗词文化的发展,我们和市诗词楹联学会龙湾分会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共同推进龙湾文化建设。”该镇文化站站长汪鹏动情地说,文化站专门腾出一间会议室和活动室供大家进行学习写作,将龙湾的诗词文化水平推向全市最前列。(潜江日报记者 罗珊珊)

 

{"id":"47893","url":"\/a\/10142\/201704\/830a37982c9c0792aff7aafea6ea5e59.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