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战士罗诗奇寻找“潜江恩人”

03-10 09:16  

解放战争前后的罗诗奇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留影

云上潜江报道 70年前,新四军战士罗诗奇身负重伤,被转移到野战医院治疗,并就地分散在群众家里养伤5个多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每每忆起战火硝烟的岁月,深藏在心底的这段恩情难以磨灭。“一晃70年快过去了,可我还没找到养伤时照顾我的老妈妈一家人。”昨日,居住在武汉的老人委托儿子罗学建辗转联系到记者,希望能早日找到潜江革命老区老妈妈一家人及其后代。

罗诗奇老人生于1928年,小名福寿。1943年8月,刚满15岁的罗诗奇参加了新四军襄西军事指挥部独立三十三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后来,由于战斗英勇,罗诗奇被授予湖北军区沔阳军分区一等战斗英雄、一等劳动模范等荣誉,还获得银质奖章一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民党加紧包围中原解放区。1948年3月,中原解放军江汉军分区展开第三次反“围剿”,在4月7日的江陵三岔河战斗中,担任排长的罗诗奇冲锋陷阵,身负重伤。

当晚,罗诗奇被抬上一只小划子,船夫划了几乎一整夜,来到江汉军区野战医院。老人回忆说,手术室就设在群众家里,仅在四周围上白布。院长检查后立即决定要锯掉右腿。躺在手术台上的罗诗奇坚决反对:“谁敢锯!以后就找谁算账去!”没办法,医生只好剪掉伤口创面上的烂肉,撒上大量消炎粉,再铺上纱布绑好绷带。

老人清楚地记得:养伤的老乡家在大湖边,离动手术的医院并不远。每隔一段时间,医院卫生员就会来换一次药。老乡家里有三口人——老妈妈、儿子和媳妇。老妈妈像对亲生儿子一样关心罗诗奇,常常给卧床不起的他抹洗身体观察伤口,儿子打鱼摸虾给他增加营养,儿媳妇则缝补浆洗衣物和绷带。一旦敌人搜村,全家就赶紧划着小船,把罗诗奇藏进芦苇荡里。

在老妈妈一家的精心照顾下,罗诗奇身体恢复得不错。这年秋天,归心似箭的罗诗奇没等伤完全养好就要回部队了。临行前,老妈妈将嫁到外村的女儿喊回,母女、婆媳3人忙了整整一天一夜,为罗诗奇做好一双缎面布鞋,并买来一双新棉袜缝上新袜底。第二天,老乡们依依不舍地送子弟兵走上归队的路。

早年,每次罗诗奇看到京戏《沙家浜》,就说:“当年,我在革命老区乡亲家里养伤,就跟这一样啊!”近些年,老人念叨得更多了,常在儿子面前提起这“再造之恩”。

由于对养伤之地的确切方位模糊不清,加之年代久远,罗诗奇及家人多次托人在洪湖、荆州、监利、江陵等地寻找恩人未果。近年来,老人的儿子罗学建通过搜寻史料,逐步了解到为老人治疗的医院为新四军襄南医院。经过反复比对,大致可以确定,老人养伤地在现潜江白鹭湖管理区一带。

罗学建告诉记者:“虽然战争岁月的一场场生死拼杀,让父亲对老妈妈的音容笑貌渐渐模糊,但这段埋藏在心底的恩情,父亲没有忘记。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早日找到‘潜江恩人’。”(潜江日报记者 朱振雷 通讯员 田应明)

 

{"id":"39127","url":"\/a\/10142\/201703\/84e4eed48472abc1a022ca013ec708f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