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
投资370万元的公交车智能监控系统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袁佳娟)“进城2块钱,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早上,潜江市总口农场(管理区)居民赵本新在清真寺站等了不到5分钟,便坐上13路公交车进城。
下车后,赵本新指着眼前这辆崭新的纯电动公交车对记者说:“园林至总口全程18公里,原来农村客运班线30分钟一班,单程票价4.5元,现在公交车每10分钟一班,单程票价2元,且杜绝了个体营运车争抢客源、乱涨价的现象。”
近两年,潜江依托PPP模式,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重点对城乡客运班线实施公交化改造,推行公车公营和公司集约化经营模式,逐年将道路客运班线车辆转变为城乡公交,打造30分钟城市交通圈和城乡客运网络。
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
PPP模式由政府引导。2014年,遵照潜江市政府印发的《潜江市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潜江市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区、镇、处分管交通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讨论、制定、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和客运公交化改造的相关意见和具体方案。
有了政府支持,潜江市交通运输局将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推向社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由社会资本出资收购原农村客运车辆,并按要求购置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新建配套公交站场。政府对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后,通过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对社会资本进行补贴,20年合作期满后,项目相关资产移交政府所有。
湖北楚捷公共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起这一改革。2015年起3年间,这家民营企业计划投资3亿元,完成城区25公里范围内农村线路公交化改造及配套站场设施建设。
去年4月至今,该公司已陆续启动至总口、竹根滩、熊口三条城乡公交线路,另有两条城乡线路将于明年完成。这些线路将方便全市70%的乡镇居民出行。
先行先试 打造PPP模式先行区
PPP模式,正为潜江注入新活力。前期,通过遴选,除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外,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汉江大桥、南部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徐徐开展当中。
为打造全省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工作先行区、操作示范区和项目样板区,潜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2017-2018年试点推进阶段,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在适宜社会资本参与的领域逐步推行PPP模式,形成运转流畅的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协同机制;2019-2020年全面运作阶段,PPP模式覆盖到全部适宜范围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2020年以后完善提升阶段,打造成熟稳定的PPP运行模式,构建形成多元化、多层面、多渠道的PPP新格局。
“通过分步走,实现近期健全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中期做实一批名副其实、成熟可靠、持续稳定、可以复制的典型项目,远期培育一个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PPP市场的工作目标。”潜江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PPP)中心主任王萍说。
重拳出击 强化PPP推进配套保障
“潜江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PPP)中心”于6月成立,主要负责PPP的政策设计、制定、融资支持;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储备、宣传培训、信息管理;中期运营评价、财政补贴核算、债务风险管控等,为推广运用PPP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潜江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委、交通局等22个委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潜江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PPP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财政、发改、金融等部门精选熟悉项目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以及金融业务等工作的专业骨干配齐配全办公室工作人员。
同时,潜江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意见》,明确了PPP模式的基本原则、试点范围、运作模式和保障机制。出台《潜江市PPP模式操作指南》,梳理形成《PPP模式相关法规政策汇编》,促进了全市PPP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在上月16日召开的PPP工作推进会议上,潜江要求根据中央和省文件精神,把推广运用PPP模式做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政府改革创新的新机制和撬动民间资本的强杠杆,全力谋划,加快推进。
“前期,我市建立了8亿元的产业基金。在对产业发展进行支持的同时,还对PPP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同时加大与上级产业基金、PPP融资基金的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基金支持。今年还设立了5000多万元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对于列入省级以上试点的PPP项目,由财政给予一定的项目前期经费,调动PPP项目试点单位的积极性。”潜江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PPP)中心主任王萍说。
据悉,今年潜江进一步优化“十三五”规划,推进78个专项规划编制,入库项目1345个,投资总额近7600亿元。我市将从这些既定的项目中梳理筛选,确定一批重点实施的PPP项目,充实PPP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