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矶管理区一线党员干部疫情防控工作掠影

03-09 16:40  

云上潜江报道(通讯员 王颖婷)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周矶管理区有一群普通的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他们以初心坚守平凡岗位,以逆行彰显不凡担当。

“老将”勇争先:“奉献光和热,站好最后一班岗。”

上:覃吉云 下:刘友成

河东7队位于广泽大道路边,出门就是大马路,没有任何卡口可设。疫情防控初期,部分居民防控意识不强,不戴口罩,随意转悠,这家进屋了,那家又出来溜达。因此河东7队成为管理区管控难度最大的生产队之一。

现年59岁的驻队干部刘友成和54岁的队长覃吉云两位“老将”二话不说,带头领责,开展全队信息排查、卫生消杀、防疫宣传等工作。在大马路边,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画面:“老将”们一手推着老花镜,时不时凑近看看,时不时又放远了看看,然后在登记表上写写画画。

7队是移民队,48户居民楼一字排开,沿街近千米。两位“老将”每天来回巡逻,一天下来,年轻人都觉得脚软,“老将”们却调侃着用方言说:“宝刀未老,脚力要得。”

这个脚力,是他们“‘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更是他们对群众的态度,俯下身、扎下根,踏踏实实做好事的态度。路口吹风的是他们,雨中踩泥的还是他们,他们的精神也感染了生产队群众,时不时有送热水的、递板凳的。慢慢的,没人出门了,没人闲聊了,大家都自觉“宅”起来了。

今年就要退休的刘友成说:“我们都是老党员了,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奉献光和热,站好最后一班岗。”

上阵“父子兵”:“疫情不退,‘小家’绝不退!”

左:李环境  右:李烽

俗语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红旗社区,有这样一对“父子兵”,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忠诚守护一方平安,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他们是李环境、李烽父子。

李环境是个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次战“疫”中,他负责河东4队、6队、8队三个生产队的疫情防控工作。每天要巡逻近万米,实实在在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其中,河东4队卡口是出入红旗社区必经的卡口,因此也是整个社区管控任务最重的一个卡口。群众亲切地称呼李环境为镇守管理区东大门的“门神”。

虎父无犬子。儿子李烽在河东1队、5队驻守。年纪不大,也有13年的党龄。疫情防控开展以来,他豁得出、顶得上,敢管敢言,不讲情面,冲锋陷阵在“疫”线。凡是遇上不配合、不听劝,不戴口罩的,他就义正言辞地给“撵”回去。

原本期盼着春节假期里父子俩能把酒言欢,现在却一直各奔东西。父子俩虽在一个社区开展工作,每天也只能在早晚进出家门时打个照面。李环境说:“在疫情面前,‘大家’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俩都是党员,疫情不退,我们‘小家’绝不退!”

入党积极分子:“备受鼓舞,请组织考验我!”

 

张济自制表格登记排查信息

“白班完毕又夜岗,为了乡亲把毒挡。四通八达皆联防,病魔闯入岂安敢?群防群治赛华佗,万众一心紧跟党!”这首《夜岗》是戴湖一队入党积极分子张济在晚间巡逻时信手拈来的。这既是他当下的工作写照,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感言。

3月6日,笔者走进生产队近距离感受张队长的工作状态。村民们很警觉地拦下笔者,说队里刚刚消毒了,怎么又来个陌生人。这一场景,与一个月前截然不同。居民们从最初的不理解、不配合队长工作,到如今队里来个陌生人都主动“举报”。这一切都离不开张济的努力。戴湖一队有80多户327人,整个生产队前前后后加起来有8排房子。张济总是冲锋在前,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用忙碌不停的身影筑起疫情防控的城墙。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场疫情更加坚定了张济入党的决心。他说:“在疫情面前,我深刻感受到了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看到了党员对党忠诚、无私无畏的政治本色,内心备受鼓舞,我希望党组织考验我,让我早日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

像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周矶管理区还有许许多多,他们都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平凡的一员,因为一份初心、一份担当、一份责任,站了出来,冲了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依靠群众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让党旗在战“疫”一线扬得更高、红得更艳。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2003\/31de9a2d969ff4ba0d427d1b47ff30e8.jpg","id":"18550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