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田畴尽欢歌——潜江上半年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08-20 08:52  

云上潜江报道 8月的水乡大地一片葱茏,徜徉于广袤的田间地头,但见一垄垄虾稻田绿浪如海,一个个产业化基地正加快建设,一幅幅现代农业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突出虾-稻产业引领,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份漂亮的农业发展成绩单格外引人注目: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0.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农业增加值4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93.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4:1。

养虾种稻 挺起现代农业发展脊梁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如今,养虾种稻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靓丽名片,通过开展虾稻共作,带动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

龙湾镇腰河村地处返湾湖湖区,由于地势低洼,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水袋子”“虫窝子”,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是全市出了名的贫困村。市农业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通过引导当地贫困户开展虾稻共作,亩均增收超过2000元。

该村“第一书记”聂杨梅告诉记者,全村发展虾稻共作1800多亩,绝大多数贫困户通过虾稻共作脱了贫,今年还将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无独有偶。白鹭湖管理区肖桥办事处五队职工邓天亮承包了22亩田开展虾稻共作。指着面前的虾稻田,邓天亮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目前收入已达20万元,虾稻共作让他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

截至目前,全市虾稻共作面积75万亩,新建虾稻共作基地10万亩,建立了16个万亩、69个千亩连片基地。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引入水芹菜、茭白等水生作物,在田埂上种植葡萄等,发展水稻、水产、水果、水生蔬菜“四水农业”复合种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0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

建产业园 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前不久,在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我市被授予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这份荣誉,是对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肯定。

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此前,由于我市农户的农田比较分散,没有规划,水电路难以配套,效益很难提高。

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过程中,我市按照“统一建设,统分结合”的思路,将零散的农田建设成标准化的产业园基地,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包给合作社或农户进行生产,走出了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从2017年开始,我市先后在渔洋、龙湾、熊口等地高标准建成2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每个基地都有合作社提供集中育秧插秧、绿色防控等社会化服务,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效生产、美丽宜居的全新格局。

截至目前,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项目(中央资金支持13个,地方与社会资本支持6个)已完成12个,其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园区总面积将达到88.62万亩,惠及园林、泰丰、杨市、龙湾、熊口和渔洋6个镇处114个村,5.2万农户,21.37万人。

机械作业 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今年20亩田全都用上了农业机械,丝毫不必为耽误农时的事情发愁。”8月16日,提到农业机械化的好处,周矶办事处黄场村八组农民王金南一个劲儿夸好。

长期以来,农户种地习惯用小型农具作业,效率较低。现在通过农机作业,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农田收益大幅提高。

对此,运粮湖管理区南湖办事处肖邓队农工邓三元深有感触,今年他开展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部使用机械,不但每亩省下三四百元钱,更节省了宝贵的春耕时间。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强化农机推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数据显示,全市大田机械耕整率在98%以上,小麦机收面积34.65万亩,机收率99%以上;油菜机收17.3万亩,机收率86%;大豆机播8.8万亩、玉米机播3.6万亩、水稻机插秧48万亩。同时,全市共投入65套植保飞行器对油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开展飞防植保,共作业近9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83%以上。

如今,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循着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发展路径,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谱写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来源:潜江日报)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908\/4f0f0399b0339d748b2e53d96ce38621.jpg","id":"17029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