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好人|卢胜君:让那迟开的花朵绽放独有的芬芳

07-13 09:39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林楚晗)30年前,风华正茂的她满怀热忱地走进了这个特殊的教育世界。30年的世事变换,30年的人事更替,可她依然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铸就特殊教育的辉煌。她让上百个聋哑孩子学到一技之长,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她用自己的坚守和汗水,让社会、让世人读懂残疾孩子的尊严与骄傲,让残疾孩子的希望在这里绽放。她--就是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卢胜君,也在2019年第一季度获评“潜江好人”。

1989年,年仅22岁的卢胜君第一次走进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热情的老校长把40几个聋哑孩子带到她的面前,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吴奇花,10岁,舞姿很美;赵卫兵,12岁,非常懂事;黄松,10岁,非常聪明……听着老校长热情洋溢地介绍,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她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些孩子。

由于学校刚刚筹建,师资奇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匮乏,一切都处在摸索阶段。二年级的28个孩子不得不合为一个班,这比国家规定的聋哑班人数不得超过12人的编班班额的两倍还多。要做好这么多聋哑孩子的班主任工作确实有不少困难。老校长满怀希望的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卢胜君,“你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老师,我相信你能把这个担子挑好。”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28个聋哑孩子,年龄在七、八岁到二十岁之间,孩子们走进学校才一年,掌握的文化知识非常有限,师生之间的交流很费劲。考虑到聋哑孩子特别敏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才能保证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卢胜君给每个孩子建立了一个档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及个性,日常工作坚持做到“四个两”:每天用两个小时与学生谈心;每天至少与两个学生单独谈心;每周两个夜晚参加值夜班;每月两次与家长沟通。如今 “四个两”已经成为潜江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准则。

20世纪90年代,聋哑孩子的家庭大多不富裕,孩子们上学时年龄也比较大,有的甚至已经20多岁了。许多孩子的家长认为一个聋哑孩子读书也不会有多大用处,想让孩子们退学。看到这种现象,卢胜君非常着急,她把情况向学校领导反映,与领导和老师们商量对策,“由于孩子们入学的年龄已经大了,我们不能照搬大城市特校的办学理念,必须根据实际,办出我们的特色。”

在多方努力下,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实习基地终于建成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缝纫加工或木工工艺。可请的指导老师不会手语,无法与孩子们交流。卢胜君就自告奋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就到实习基地做手语翻译。于是,就这样,学生在学校既能学文化,又能学一技之长,家长们看到了希望,愿意让孩子们继续上学了。

此时家长们又提到一个困难,农活太忙,没有时间接送孩子,想让孩子们自己乘车回家。孩子们虽然年龄不小,可是在上学之前大多没出过远门,万一丢了怎么办?卢老师和家长们协商好,每次放月假,卢老师把孩子们一个一个送上车,与司机交代清楚下车的地方,然后把时间、车次打电话告诉家长,让家长接车。每次月假,公交车上就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卢老师与她的20多个孩子用手语交谈甚欢,孩子们满脸灿烂。这一送就是5年,直到孩子们毕业。

2001年,学校决定开办培智班,学校领导希望卢胜君能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学校领导刚开口,卢胜君毫不犹豫就应承了。开办培智班的消息一公布,一下子就来了近20个孩子,要谁不要谁?卢胜君左右为难,每一个家长都是那样渴求自己的孩子能走进学堂。她衡量来衡量去,最后还是留下了14个孩子。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再做做家长的工作,退回几个孩子,可卢胜君笑着摇了摇头:“还是留下吧。”她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教室里,办公桌里放满了卫生纸、毛巾。智力残疾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差,有的孩子不断流涎水,有的孩子总是大小便失控。早上、中午她总要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打来热水把孩子们洗得干干净净。课间,她仔细检查每个孩子的裤子,看有没有尿湿。不让一个孩子身上有异味说起来很简单,要做好必需全身心的投入。 “三心四勤”是卢老师的工作标准。“三心”就是对学生要有爱心,照顾学生要细心,管理学生要耐心;“四勤”就是要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脚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卢老师的付出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

学生谢福昭对妈妈说:“我学校的妈妈比你还好些,我喜欢卢老师,喜欢学校的妈妈。”

学生刘毛毛的妈妈一直对老师们的要求较高,可在孩子毕业时,动情地对卢胜君说:“这么多年来,我看到您是真心喜欢这些孩子,您从未嫌弃他们,如果要选优秀老师,我选您。”

残疾孩子是迟开的花朵,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定会芳香满园。

卢胜君用自己柔弱的臂膀为残疾孩子传递希望,把残缺心灵的惶恐抚平成对尘世的从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为对未来的希望。她在与孩子们30年的朝夕相处中,感悟到了生命残缺的美,执著的爱让希望绽放。

1997年,卢胜君送走了潜江特殊教育学校的首届毕业生,几年胜过母子的师生情义,让师生间有太多的不舍。孩子们隔三岔五地回校来看望卢老师。学校总是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卢老师,你的学生看你来了。”卢胜君的心也时时牵挂着这些孩子:李洪的理发店开得怎么样?廖凡的家具加工生意如何?赵卫兵在服装厂做得可好?……点点滴滴都萦绕在卢老师心头。一到月假,卢老师就会迫不及待地去看这些学生。

卢胜君一路走访下来,她发现毕业后孩子们过得并不开心:张国在服装厂工作很顺利,可精神很压抑,他对卢老师说,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流,大家不会手语,而笔谈大家又嫌麻烦。他感到非常孤独。漂亮的万星喜欢上了厂里的一个帅小伙,可小伙子嫌她是聋哑人,万星为此得了精神病。有的孩子由于工厂不收残疾人,回家后禁不住坏人的引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卢胜君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成文,和学校同事一起探讨。她撰写的《农村毕业聋生之现状与思考》参加了《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一举夺得一等奖。她提出的创办市级残疾人工厂,让聋哑人集中就业,在社会上举办手语培训班,对聋哑人实施继续教育等等,这些措施正在逐步实施中。残疾孩子们的就业、生活、继续教育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30年的耕耘,让卢胜君收获了许多荣誉,她多次被市、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荣获市十佳班主任的光荣称号,2012年荣获省十佳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特殊教育已融入卢老师的灵魂,她和同仁的坚守与努力会让残疾孩子的希望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从事这一行我得到了很多、很多,是孩子们的爱和信赖让我坚守到今天,我将继续坚守下去。”卢胜君说道。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907\/442c7d9875cc44bc587a6d3903505634.jpeg","id":"16793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