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 、咫尺乾坤:苏州园林的东方魅力

06-05 10:42   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6月4日电 题: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苏州园林的东方魅力

新华社记者王敬中 罗震 张展鹏

这是5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江苏苏州拙政园。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公元1276年,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苏州,他震撼于自己眼前所见:水道如织、小桥流水、人人衣锦着缎,一派繁华气象。

这座位于长江下游的城市是一座“名贵”之城,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联想到万里之外的故乡,他亲切地称苏州为“东方威尼斯”。

千百年来,交错纵横的水道使苏州繁荣不衰,富足的苏州人建起了一座座典雅秀丽的园林。

从苏州乘高铁到上海只需20多分钟,这座城市至今仍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城内尚存100多座古典园林,其中有九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来自苏格兰的坎贝尔·麦克格雷戈,在苏州生活数年。游历世界多地后,他在苏州定居下来。他说,他对苏州园林和苏州闲适的生活情有独钟。

这是5月22日无人机拍摄的昆剧演员在江苏苏州网师园排练。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在很多地方,人们很难摆脱城市的喧嚣浮躁。但在苏州,这里有一百多处静谧的山水园林供人赏玩休憩。当你跨进园林大门,置身高墙内,那一瞬间仿佛进入另一片全新的世界。”他说道。

在苏州园林里,坎贝尔说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

园林设计与蕴含的哲学理念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江苏苏州留园。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如今大多数园林已经对公众开放,但在过去,苏州园林却是士绅官贾的私人花园。这些精美的园林在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到公元4世纪时蔚然兴起。

最早的园主人造园时,寄望于摆脱官场斗争,远离尘世俗务,归隐山林,修身养性。随后数百年间,后世园主不断修葺完善,这才有了今天布局精巧复杂的苏州园林。

历朝历代,苏州园林的设计始终与中国文学、山水绘画交织在一起。

苏州园林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哲学理念,最突出的是“天人合一”理念,即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

第一次到苏州园林的游客,也许会觉得这里路径错综复杂,有如迷宫。但大到一块山石,小到一叶青草,苏州园林的每一处设计都有特别的含义。

这是4月17日拍摄的江苏苏州拙政园。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在拙政园,这座面积最大的苏州古典园林里,拙政园管理处主任、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详细讲述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精髓和美学价值。

薛志坚说道:“苏州园林层次错落有致,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园四大核心要素。”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数不尽的斑斓组合。

在拙政园庭院的一角,石头甚至“闯”进了院落里,使人有“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之感。

这是5月6日拍摄的江苏苏州拙政园天泉亭。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不同的花木代表不同的时节。春有牡丹、夏日赏荷、秋来桂香、冬品寒梅。

“这里不仅四时景不同,更是一步一景。”薛志坚说道。园林里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各种人造建筑,方寸之间都有讲究。“园林里的建筑引人入胜。”站在网师园里,薛志坚如是说,“只要走过一扇门宇,就能看到三种截然不同的美景。”

这是5月22日无人机拍摄的江苏苏州网师园。新华社记者季春鹏 摄

这座有着近900年历史的古老园林,在苏州园林群里也算得上是“长者”。网师园占地5000多平方米,超过五分之一的面积被一座巨大的池塘占据。“水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把园林里的各个元素串联起来。”他解释道,“水像一面明镜,能够延展空间。”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906\/79d7a1cab74e881a96f2056ff47e6a26.jpeg","id":"16551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