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花鼓震京城!

04-13 10:57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李理)4月10日、11日,大型现实题材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2场,场场爆满,赢得满堂彩。

戏终、幕落,戏迷仍久久不愿离开;场外,演出一票难求,更多观众等待下一场开场。

“虾乡故事看出了小龙虾的香味!”“人物性格和表达方式都非常贴合时代背景,而且各个有血有肉有故事,让人不由得跟着笑也跟着哭。”“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创新结合,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推广辟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曲潜江原创的荆州花鼓戏,成为北京人的谈资。

神往已久的“龙虾香”

潜江的荆州花鼓戏习称“花鼓子”,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其唱腔悠扬、甜美、悦耳,表演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湖乡生活和湖乡风貌,又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潜江的地方花鼓戏来京城讲述小龙虾的故事,实在妙趣横生,惊艳无比!”北京人罗刚表示,他最爱吃的就是潜江小龙虾,观看此次演出仿佛让他嗅到虾香。

这是一部和潜江小龙虾有关的戏。

该剧编剧、国家一级编剧周慧多次深入潜江田间地头,收集创作素材,当他了解到熊口镇赵脑村多年来因为小龙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决定以虾农故事为《河西村的故事》的原型。而在华山水产参观时,他看到了一位水产女博士的照片,便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故事中年轻女主角的样子。

灵感激发无穷的创造力。经过200多个日夜,主创团队乐此不疲的碰撞、修改,《河西村的故事》诞生了……几十年间,依托虾稻共作基地,河西村从光棍村变成了富饶自足的剩女村。水产博士赵小荷回乡创业,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王大顺坦露爱意走到一起,但两家父母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积怨却成了他们之间的阻碍。在河西村与华新公司的一次联谊晚会上,《十许鞋》的歌声悠悠传来,两家、两代人的往事恩怨、感情纠葛昭然若揭。

《河西村的故事》以花鼓戏之魂向观众娓娓道出穷窝子河西村凭借小龙虾变成美丽富饶新农村背后,村里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的命运纠葛。

2018年9月30日,该剧目成功首演;11月1日,该剧目作为第三届湖北艺术节闭幕式展演的压轴剧目,并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12月2日该剧目启动全国巡演,至今演出30余场,好评不断。

此次《河西村的故事》北京展演是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近23年来再次进京演出。

看到新时代下的“潜憨子”

潜江人,被人称为“潜憨子”,形容他们老实、厚道。《河西村的故事》讲的是潜江人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新时代下一个个“潜憨子”的变化。

“剧中鲜明的人物性格是一大亮点,既有时代的烙印,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北京观众陈女士表示,剧中贴合时代背景的人物角色,令她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有血有肉有看点,不是一幅空架子。

该剧紧扣时代主旋律,用荆州花鼓戏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通过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故事,深层挖掘出改革变迁对农村人民生活改变、价值取向的种种影响,而“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双关主题则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中国成立70年给农村带来的沧桑巨变,令剧作震撼厚重、耐人回味。

家庭贫寒、忠孝难两全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荷花嫂错综复杂的性格;善良耿直的王老五因情感挫折形成了他口恶心善的脾性;而创新、开放的新时代则造就了聪慧大方的赵小荷;踏实肯干、有勇有谋的王大顺又因原生家庭影响产生了对感情害羞内敛的性格……

“剧中母亲对儿女的爱,以及旧社会男女之间遗憾纠结的爱,都让我感到揪心。”荷花嫂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春华说,这样复杂的人物性格让角色更立体更饱满,也让演员有丰富的发挥空间。

周慧回忆说,河西村的原型赵脑村以前是个水凼子、穷窝子,是出了名的“光棍村”,而今,成为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其美丽富饶的新农村新风貌,令人震撼,令人振奋,正是这种变迁振兴的历史进程,激发他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讴歌的创作热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导演黄在敏称赞:这个戏表现出了超越一般故事层面、思想层面的艺术内涵,能品味到人类心灵的美好和宁静!

辟出传统戏曲发展传承的新路子

“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创新结合,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推广辟出了一条新路子!”看过130多种戏曲的北京群众戏曲评论协会会员朱刚对《河西村的故事》赞不绝口。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为了在传承中创新,更好的展现该剧的生命力,作为来自曹禺故里潜江的主创团队,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舞台时空的禁锢,“戏中戏”的方式让剧情更具张力,而灵活变化的12女子歌队穿插全剧,在剧中承担着伴唱、伴舞、道具和剧中人的任务,显得别出心裁、富有趣味;舞台设计上,以简洁的绿色为基调,展现出清新生态的江汉平原特色,与错综复杂的剧情形成强烈对比;音乐编曲上,将花鼓戏四大主腔与潜江地区民歌民谣相结合,再创新加入西洋交响乐,令剧目层次丰富、时代鲜明,更具感染力。

这是一场灵感和创造力的大碰撞,也是曹禺故里对戏剧精神的传承!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观看演出后曾表示,《河西村的故事》既秉承了戏剧大师曹禺的戏剧精神,又立足于现实生活,有血有肉,有独特的面貌、独特的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称,《河西村的故事》是对传统戏曲美学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音乐将传统唱腔、民歌和小调完美结合,有特色、有创新,时空环境的编导上丰满多样,自由灵动,赏心更悦目,其前瞻性和突破性将推动这一传统剧种不断向前发展。

不少北京观众则表示,该剧中的不少大胆创新,将吸引到更多年轻戏迷,对花鼓戏的传承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904\/860a697b0ea2efe0aee5f0b4230af04c.jpeg","id":"16212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