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隽:让电影业“金子”发光的机会越来越多

09-19 10:23  

潜江日报记者 吴燕军 摄

文隽 原名王文俊,1957年出生,香港影视人,参与影视作品超过百部。近年以监制、编剧及经理人工作为主。监制、编剧的电影主要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风云》《中华英雄》《人在囧途》《摩登时代》《古惑仔》系列等。曾担任第23届至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并借助金像奖大力推动内地和香港的电影交流。

9月17日中午,在七喜国际大酒店,记者见到文隽时,他正坐在沙发上用手机搜索潜江的美食,听到有人进来,抬起头打了一声招呼。

“潜江的小龙虾很红,这次电影周活动也办得红红火火!”风趣幽默是文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10年,文隽写出了《人在囧途》,主人公是迷失的中产和淳朴的农民工,故事地道得像内地编剧的手笔,于是有人惊叹“文隽一个香港人,怎么会这么接地气”!“我当然接地气了!我北上都已经28年了!”他提高了声量,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

28年,占据了61岁的文隽几乎一半的人生。1990年秋,文隽第一次北上。在北京,文隽一个人也不认识,好在“双子座”天生爱交际。有一次他在一家酒店遇到一群香港人,机缘巧合下“交了一些朋友,找到我的感觉”。从那时起,文隽开始了与内地长达二十余载的合作。忆及此处,文隽感慨:“那是我人生改变的转折点。”

来潜江参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湖北艺术电影周暨微电影大赛,文隽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今年也是他从艺40周年。

“我18岁接触电影行业,在内地28年,见证了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发展变化,更见证了内地电影市场从荒漠处女地到年创收四五百亿的过程。”他说,更幸运的是,这20多年来他在内地交往的人都很“靠谱”,是那种“应该交往的、有本事的人”。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能体现在电影里。电影人才和写作人才一样,如果有才华,怎样都能冒出来,更何况现在的机会更多了。”文隽说,以前拍电影都是制片厂制度,要去制片厂吃大锅饭,慢慢熬。现在没有这个门槛了,手机都可以拍电影,而且现在有那么多面向新人的电影比赛、创投平台,让有才华的新人脱颖而出。所以让“金子”发光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只要是真正想做电影的人才,不存在才华被压住的情况。(潜江日报记者 赵天祥)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809\/a1920977ec2401c134f06bbb50a0cab4.jpeg","id":"15093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