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优秀人才访谈]打破技术垄断 创新谋求超越——访长飞信越(湖北)光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建华

09-03 10:32  

云上潜江报道 打开长飞信越(湖北)光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建华的人生简历,“与同事们一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在拉丝设备、PCVD 设备和VAD设备的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获得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等内容令人钦佩。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成功需要一个团队甚至几个团队的力量,以及整个行业的人脉和供应链的人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建华说道。

穷则思变

1984年,孙建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无锡柴油机厂工作。在该厂工作的8年时间里,孙建华跟着厂里的高级工程师们学习各种技术,打下坚实基础。1992年,孙建华回到武汉,加入长飞公司,成为光纤部一名设备工程师。

“公司对技术人员的尊重程度非常高,多次送技术人员前往荷兰接受最新光纤制造技术培训。而且长飞作为合资企业,最大的长处就是每当有新的技术出现,第一时间可以共享。”孙建华说道。

2001年,长飞盈利9个亿,产值达到50亿。第二年,长飞却如同乘坐过山车,直接从10亿盈利到亏损。这时,公司成员集体反思,不管是成本还是备件,进口设备价格太过昂贵。企业所需的技术被牢牢控制,也没有改进开发的权力和能力。

这时,孙建华和团队一起,开始推进备件国产化工作。“这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将进口设备的思想掌握,然后直接改头换面。技术成熟以后,再将备件慢慢国产化。”孙建华说道。

最初的工作是艰难的,做出来的设备只有形,而没有质量。为此,孙建华不断出国学习。每次从北京出发,他都会先去天安门看看五星红旗。到了国外,不论条件多么艰辛,他从未想过放弃,而且不断反思,这次又学到了多少东西,回来能做多少事情。

“我们看到了与国外的差距,但这些都成为我们更加努力的动力。”孙建华说。

思考、传承、突破

从初始的学习模仿到改善提高,到如今研发出超越国外的先进技术,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为了学好国外技术,孙建华拜了许多外国师傅,孙建华年龄比他们大,但丝毫不觉得难为情,而是每每遇到难题,就会孜孜不倦向他们请教。“只要不涉及到企业核心技术,其他技术他们都很乐意与我分享,这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孙建华说道。

孙建华从不吝啬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自身不断努力学习的同时,采用传统带徒弟的方式,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对待国外的技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传承和突破。我带了3个徒弟,徒弟又带徒弟,现在出去,好多人都说是我的徒弟。”孙建华笑呵呵地说。

说到突破,孙建华给记者举例,当时企业购买了一台拉丝设备,企业老板问孙建华:“核心技术需要多长时间,三年够不够?”孙建华回答:“三个月吧!”

“后来卖家还问我们,怎么不找他们购买备件。他们没想到的是,我们已经不用找他们购买,全部国产化了。”孙建华骄傲地说。

孙建华告诉记者,长飞给了他非常好的平台,他从技术人员到技术管理人员,再到如今管理人员,都离不开长飞的培养。而且他有幸全程参与了生产光纤预制棒芯棒的VAD设备、PCVD设备和外包的OVD、RIC等核心设备和技术上的突破,为企业和国家通讯行业做出了贡献。

“在研究过程中,老板对技术人员们说,你们都可以去申请专利了,但孙建华不能去。因为他掌握着核心技术,一旦申请就曝光了。”孙建华笑呵呵地说,即便如此,许多技术人员申请专利的同时,还是加上了孙建华的名字。

2016年4月,孙建华被长飞信越(湖北)光棒有限公司董事会任命为副总经理,并来到潜江。“潜江非常重视企业的发展,政府为了企业、为了潜江发展,都在努力工作,让人十分佩服。”孙建华赞叹道。

“从1995年开始,我经常出国,国外很漂亮,但这些年从飞机上俯瞰,我更是感受到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科学可以无国界,但学者有祖国。人才、专家、企业家如果失去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又何谈成功。未来我们会更加努力,心无旁骛地投身新时代祖国建设事业中。”孙建华说道。(潜江日报记者 谢白蓉)

aa-13 拷贝


{"url":"https:\/\/img.cjyun.org.cn\/a\/10142\/201809\/2bb7bc6c0dc8e1bdfbf6cfbd0681bafe.jpg","id":"148257"}

相关阅读